
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:只要到了吃饭的时候,孩子的事儿就特别多,不是不想吃,就是吃饭慢、爱走神。为了让孩子乖乖吃饭,家长们绞尽脑汁、软硬兼施。怎奈何,道高一尺魔高一丈,父母的一切努力都被这个孙猴子一一化解。
研究发现,6岁之前的孩子大多数都有“吃饭难”的问题,且教养的难度又相当高。当恐吓和哄骗都不奏效时,追喂就成了父母唯一的选择。
我认为吃饭是个生理性问题,不想吃就代表不饿,父母没必要强迫孩子。
父母要想让孩子吃饭,一定要记住1不7要的教养原则
一不要
2岁到6岁的孩子都有“吃饭难”的问题,父母一定不要强迫孩子吃饭,更不要追着喂。
无论多大的孩子,都是知道饥饱的。当孩子不想吃饭的时候,说明他不饿,父母一定不要强迫。少吃一顿,不会有什么大问题,反而可以给消化系统一个休息的机会。
老人们常说:“养孩子,就要三分饥七分寒,这样的孩子才健康。”在吃饭这件事上,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,“吃不吃”和“吃多少”让孩子自己决定。父母担心孩子营养不良,就强迫孩子吃饭,不但会引起消化不良,还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。
让孩子乖乖吃饭,父母一定要做到“七个要”
1、要让孩子参与
父母不妨让孩子参与到食物的制作过程,这样不但会增加孩子对各种食物的认知,还可以提升孩子对事物的接纳度。
2、要给孩子自由
当孩子到了三四岁的时候,父母可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,让孩子尝试自助餐的进餐方式。想吃什么、吃多少由孩子自己决定,前提是不能剩饭。
3、要控制时间
6岁前的宝宝,吃饭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到40分钟之间。不要为了让孩子吃完,就不断地延长吃饭时间。
如果是孩子自己盛的饭,我们可以要求孩子吃完,这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。如果是父母盛的饭,时间到了,孩子还没有吃完,父母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,一定不要强迫和恐吓。否则,孩子即使答应继续吃,其实是在耗时间,只会让家长更生气。
4、用建议替代命令
吃饭时,如果孩子吃得很少,父母可以建议孩子多吃点,或者吃点别的菜,但不能强迫孩子。
有些家长常常用“吃不完就不准离开”、“不吃饭,就不能玩玩具”的话来要挟孩子,这种做法只会引起孩子消极抵抗,养成含饭的坏习惯。
5、要养成自己进餐的习惯
孩子从小就要养成自己吃饭的好习惯,父母不要担心孩子弄脏衣物,就剥夺孩子自己进餐的机会,这不利于孩子独立意识的养成。
6、要用正向的语言引导
当你发现孩子吃得少,吃得慢时,父母使用正向的语言引导孩子非常重要。
正向的语言:宝宝,今天吃了这么多啊,真棒!
宝宝今天要努力吃饭,加油哦!
负面语言
每次吃饭都这样,慢吞吞的。
吃了这么久,才吃这么点儿
不吃饭,就别想吃零食。
吃饭是一种生理需求,让孩子吃饭其实很简单。孩子想吃就吃,不想吃就是不饿。孩子之所以会有那么多问题,都是父母强迫的结果。
7、吃饭气氛要轻松
让孩子乖乖吃饭,就餐环境非常重要。一个轻松、愉悦的就餐环境,孩子不仅吃得好,消化吸收也会更好。
父母强迫孩子必须吃,一定要吃完的行为,只会让就餐变得更不愉快,让亲子之间产生更多的对立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